• 0839-6280182
  • 您好!欢迎来到还看今昭,昭化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QQ咨询
互联网违法举报
0839-8722512 zhqwxzx@163.com

广元打造川陕甘物流枢纽标杆 内陆腹地如何“破圈”构建开放新格局?

2025-09-17来源:广元市融媒体中心作者:尹晓琴浏览:

广元北高速出口旁,广元传化公路港物流枢纽项目静静伫立,身着橙色工作服的技术人员正在调试新落成的装卸设备,自动化分拣中心高速运转……这座占地260亩的现代化物流枢纽已显露峥嵘。

广元传化公路港物流枢纽项目是广元市打造川陕甘物流枢纽标杆的缩影,也是省发展和改革委日前发布的12个典型案例中唯一聚焦物流领域的入选项目。

近年来,省委从全省发展大局出发,赋予广元打造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的重大使命。广元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构建高效物流枢纽,成为连接西北与成渝地区的物资集散中心,为全省制造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围绕市委“1345”发展战略,广元市通过统筹协调、系统谋划,整合各方资源,健全枢纽功能,推动物流与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从“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转变,并成功纳入国家物流枢纽优化布局,正以全新的物流枢纽身份改写区域经济版图。



广元国际铁路港海关监管中心。(广元市交通运输局提供)

入选背后的改革之思

广元何以在全省众多改革案例中脱颖而出?答案深植于广元传化公路港物流枢纽项目开创性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中。

作为川陕甘结合部核心物流项目,广元传化公路港自2021年启动时便承载着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使命。广元市交通运输局打破常规,构建从审批提速、建设保障到运营支持的全流程护航机制,推动项目于2024年6月实现主体封顶,今年年初,一、二期全面投入运营。

“过去项目审批动辄半年,而这个项目仅用一天就拿下了施工许可。”广元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杜非在基地控制中心展示电子审批平台时感慨。广元市集结行政审批、消防等多部门成立服务专班,创新推行工作机制,变“被动审批”为“主动服务”,变“企业跑腿”为“政府跑路”。

专班代表政府全程驻点服务,成为企业与各部门沟通的唯一接口,避免企业多头对接、反复沟通。在项目推进的每个关键节点前,专班主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预审”或召开“辅导会”,提前发现潜在问题,集中力量定向解决,将问题化解在审批申请提交之前,大幅降低返工率。

这套组合拳打通了审批“绿色通道”,实现施工许可“当日提交、当日办结”,创下传化集团全国项目审批效率新高。目前,其核心做法已被纳入传化集团全国项目标准化流程,成为政企协同推进重大项目的典范。

“专班人员几乎‘住’在指挥部,当遇到验收档案材料缺项时,本以为要延期,结果第二天专家就到现场指导,当天补齐材料。”广元传化公路港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培豪说,“零距离”响应机制,让公司真切触摸到广元营商环境的“速度”与“温度”。



西成客专跨嘉陵江特大桥。(广元市交通运输局提供)

物流枢纽的加速成形

“传统物流业多零散、难管理。”郑培豪表示,传化物流集团首创“公路港”平台模式,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公路港网。广元传化公路港可共享集团运力资源,13000条线路资源,与全国72个传化公路港实现互联互通,共同构建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线下,将人、车、货、服务集中入园,使物流资源高度汇聚,实现资源共享;线上,运用传化集团公司自主研发的数字货运网,让货主、司机从接单、运输到卸货签收的整个过程形成闭环。此外,针对广元市企业需求,传化货运网形成了以“运”为核心的数字化运输服务和以“仓”为核心的港仓,帮助汽车行业与物流企业降本增效。

“我们打造的智能物流平台,本质上是为广元及周边区域的制造业、商贸业、农业等产业客户,量身构建高效、透明、低成本、可信赖的‘物流新基建’。”传化物流南广片区总经理龙渊介绍,这种科技赋能模式,有效破解了传统物流“小、散、乱、差”的行业痛点。

截至今年8月,广元传化公路港入驻企业达95家,累计产值近18亿元,累计税收超6000万元,解决就业近500人。预计全面建成后,还可吸纳近300家相关企业入驻,新增就业岗位上千个。

今天的广元,多式联运的“黄金组合”正释放巨大能量。整合铁路、公路、水路多式联运资源,加快打造“一带一路”国际班列组货基地和成渝地区北向门户枢纽,推动“北煤南运”“川货出川”等战略落地,广元物流产业已迈入智慧化、集聚化新阶段,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新引擎。

“链式思维”的业态重构

变“通道优势”为“经济优势”,广元市统筹谋划专班推进,探索内陆城市现代物流发展新路,以市主城区为物流产业发展极核,以京昆、兰渝、广巴三条运输主通道为3条物流产业带,依托运输枢纽优势,加快建设全国区域性物流枢纽经济区。

变“蜀道之难”为“通衢之畅”,广元市盘活存量做优增量,夯实交通枢纽城市集疏运体系,立足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优势,建成公路运输产业园,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国内城市航线近20条,基本形成联系西南、西北,辐射国内主要城市的航空物流通道。

变“通道经济”为“枢纽经济”,广元市搭好平台全栖发展,加快建设高能级物流枢纽,立足川陕甘结合部区位优势,建设大宗商品物流平台,初步实现集散分拨辐射陕甘、服务成渝。依托嘉陵江黄金水道,实施“全程全网、快货快运、智慧低碳”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成全国首个高铁快运物流基地。

变“物流流量”为“经济增量”,广元市培优企业做强产业,激活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发展动力,以会为媒招引项目,推动物流产业集聚成势;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开办运输企业”办理时限缩减85%以上;制发加快推进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16条”,设立10亿元现代物流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发展投资引导基金……

数据显示,通过公铁联运,陕西汉中、甘肃陇南的农产品运输时效缩短30%,川北地区的铝材、电子产品出口成本降低20%。枢纽建设带动了三省交界区域的产业协同,形成“物流+制造+贸易”的集群效应。

未来可期的机遇挑战

清晨6时,广元高铁快运物流基地内,装载着陕南核桃、陇南中药材和川北农产品的集装箱正通过自动化分拣系统快速流转。这个西部首个高铁快运物流基地的繁忙场景,折射出广元物流产业的升级轨迹。

“过去五年,我们完成了从传统货运集散地向智慧物流枢纽的转型。”广元市发展和改革委相关负责人指着电子大屏上的实时数据告诉记者,2024年,全市完成公路货运量4955万吨、同比增长19.7%;全市铁路货运到发量725万吨、增长22.5%;全市水运货运量882.1万吨、增长11.9%,水运货运周转量26000万吨、增长136%……

截至目前,全市注册物流企业860家,其中规上物流企业48家。2024年全市新培育A级物流企业12家,超过全省同期新培育的五分之一。

物流变革正在释放区域发展红利,其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区域协同——广元与汉中、陇南等毗邻城市共建的“物流走廊”,推动川陕甘三省交界地带经济深度融合、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共同打造省际区域合作新高地。

站在新的发展节点,广元正谋划更宏大的蓝图:申报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广元这座城市,正在书写内陆开放的新叙事。正如本地企业家所言:“当货物、信息、资本在这里自由流动时,广元就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边缘’,而是区域发展的‘中心’。”

如何从“通道经济”升级为“枢纽经济”,如何让物流优势转化为产业链控制力,将是广元未来的关键课题。但无论如何,这座川北城市已经证明:只要敢想敢干,“小城市”也能撬动“大市场”。

【记者手记】

小城市的“大物流”梦想

物流不仅是货物的流动,更是机遇的流动。广元这座曾经“偏居一隅”的城市,如今凭借精准的区位定位、敢闯的政策创新和扎实的基建投入,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闯出了一条“四通八达”的发展路。

通过打造川陕甘物流枢纽标杆,我们可以看到:经济不是大城市的专利,中小城市只要找准定位,同样可以成为关键节点;物流不仅是运输,更是产业催化剂,广元的“物流+”模式让农业、制造业、电商全面受益;区域协同比单打独斗更重要,只有打破行政壁垒,才能释放最大效益。

广元打造川陕甘物流枢纽标杆,不仅是基础设施的升级,更是营商环境优化的生动注脚。在采访中,多位企业负责人提到,政府的“保姆式服务”和“政策工具包”让他们坚定了投资信心。从审批“加速度”到建设“强攻坚”,再到运营“双驱动”,广元用改革打通了项目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其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为政企合作提供了可复制样本,而多式联运体系的构建,更将广元从地理“咽喉”转变为经济“枢纽”。

当“物流通道”转化为“发展通途”,广元打造川陕甘物流枢纽标杆的声音不仅响彻川陕甘,更传递着西部内陆城市拥抱开放经济的坚定信号。这一案例入选省级典型案例,既是对其改革成效的认可,也为更多地区提供了以物流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广元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