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德阳市体育公园人声鼎沸,热浪席卷场内的每一个角落。下午三点,四川省城市足球联赛(简称“川超”)的战鼓在这里擂响,德阳重装队迎来首个主场战役,对手是与德阳有着深厚对口帮扶情谊的阿坝雪山雄鹰队。
看台上,来自各行各业的市民汇聚成一片欢乐的海洋。他们的呐喊与心跳,与场上的二十二名球员同频共振。没有职业联赛的巨星云集,这里的每一寸草皮,都承载着最纯粹的激情与最坚实的梦想。当裁判的开场哨划破长空,绿茵场上奔跑着的,是一座城市最鲜活、最生动的面孔。
最终,比分定格在6:0,德阳重装队以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为自己的主场首秀画上圆满句号。但比分之外,更动人的是比赛背后的那些故事——这支由警察、教师、学生、企业职员、个体户组成的队伍,完成了一次关于身份与热爱的华丽转身。
从左至右,依次为廖俊杰、陈明志、赵文泽、易宇翀。
比赛结束,球队绕场致谢。
对阵阿坝,德阳首发球员合影。德阳传媒记者 文潇 摄
人生的“A”“B”面:从派出所、教室到球场
在德阳重装队,自我介绍往往从场外开始。“你好,我是一名警察。”“我是中学老师。”“我还在上大学。”……这些身份,是他们人生的A面;而足球,则是他们共同奔赴的B面。一场“川超”将这些身份截然不同的人集结起来,共同为一座城市的荣誉而战!
警察祁虎:
从守护平安到守护球门
祁虎是基层派出所的一名辅警,也是本次德阳重装队中的两名警察之一。作为球队的中场组织者,他需要的是和工作上一样的冷静观察、清晰思路和协调能力。上学时,他参加过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是四川业余足球联赛的“老面孔”,对足球的热爱早已融入血液。“每周要踢三到四次,德阳踢球的氛围非常好,大家因为足球聚在一起,特别纯粹。”
谈及工作与足球的平衡,祁虎用了四个字:“全力以赴”。无论是处理警务还是追逐热爱,他投入的是同样的认真与执着。“领导和同事都非常支持,他们看到我在赛场上为城市荣誉而战,也为我骄傲。”在祁虎身上,维护社会秩序的责任感与足球运动的团队精神,奇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向上的青年警察形象。
祁虎正在备战比赛。
教师陈柳羊:
从趣味教练到后防“铁闸”
来自德阳成都外国语学校的陈柳羊,是一位从半职业赛场转战校园的“趣味教练”。绿茵场上,他是后防线上令人安心的“铁闸”,更是学生们的“倾听者”。他善于用“只管大胆做动作”的鼓励化解学生的胆怯,也常分享自己曾经从“一场2分钟”到“赛季1263分钟”的逆袭故事。
如今,他身披德阳战袍出征“川超”联赛。他说,想替学生们去仰望更广阔的赛场。他期待着,带着全新的故事归来,继续讲述给绿茵场上的孩子们听。
学生廖俊杰:
从校园课堂到赛场预演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的廖俊杰,是球队活力与未来的代表。作为校足球队队长,他以“中场核心大将”的姿态坐镇中场。从校园足球到竞争激烈的“川超”联赛,这次跨越对他而言,是一次宝贵的赛场预演。在这里,他学到的不仅是技战术,更是来自各行各业前辈们对待热爱、对待生活的态度。足球,正成为他连接校园与社会的一座坚实桥梁。
正是这些从各行各业中暂时抽离的个体,在奔向绿茵场的瞬间,完成了身份的奇妙转换。这种强烈的反差,构成了德阳队故事最原始的张力,也让他们的每一次奔跑、每一次拼抢,都充满了超越足球本身的生命力。
从“80后”到“00后”:跨越二十年的绿茵传承
德阳队的更衣室,像是一个微缩的时间走廊。这里既有历经沧桑的沉稳,也有初生牛犊的锐气。从1986年到2007年,超过二十岁的年龄跨度,让这支球队不仅是一个战斗集体,更成为一个关于足球精神传承的鲜活样本。
“老将”张號越:
坚守,是为了一份三十年的热爱
1986年出生的张號越是队里的“老大哥”。在成都上班的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双城记”主角。每天下班后、每个周末,他都会驱车从成都赶回德阳,只为赶上球队的训练和比赛。与身边那些年轻队友在一起,体力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但他带来的,是岁月沉淀下的宝贵财富——经验、意识和对足球更深厚的理解。
“我们这一代(80后),可能是中国第一批看着世界杯、真正被现代足球启蒙的人。”张号越感慨道,他从10岁开始踢球,踢了整整三十年。对他而言,足球早已不是一项简单的运动,而是融入生命的热爱。训练场边,常常能看到他年幼的儿子在玩耍,目光追随着父亲奔跑的身影。这温馨的一幕,仿佛是足球生命力的无声传递:曾经的少年已成父亲,而他对足球的赤诚,正悄然孕育着下一代的种子。
“老将”张號越。 德阳传媒记者 文潇 摄
“新锐”易宇翀:
青春,是写在脸上的自信
队伍的另一端,是2007年出生的易宇翀。他是队里年龄最小的球员,高颜值的面孔下,是“00后”特有的朝气与自信。除了常常被记者们“抓着”采访,被迫担任队伍里的“发言人”外,他的速度和冲劲,也是球队在僵持局面下打破平衡的利器。在德阳对阵阿坝州的比赛中,他率先破门,连进两球,为德阳队主场首秀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在老大哥们身边,他汲取着经验,也毫无畏惧地展现着自己的才华。
在德阳队,年龄的差异没有成为隔阂,反而化作了战术上的互补与情感上的纽带。张號越们的沉稳调度与易宇翀们的闪电突击,共同勾勒出球队丰富的战术密码。年长者的坚持,教会年轻人何为热爱与责任;年轻人的活力,则提醒着老将们足球最初带来的快乐。这种跨越代际的协作与交流,是足球比赛中难得一见的温情画面,也正是草根足球最动人的魅力之一。
绿茵场上的“星光”:自带“话题”个性鲜明
绿茵场上的“星光”,从不是凭空闪耀。德阳队的这群“话题球员”,就是球队最硬的资本。在他们身上,最能看出这支队伍的“精气神”,也是让团队故事能打动人心的关键。
“甩头前锋”陈明志:
惊喜不只是在头上
1993年出生的陈明志是德阳足球圈儿中有名的“志哥”,作为连续两场比赛进球的球员,被网友们亲赠外号“甩头前锋”。在首场对阵甘孜州的比赛中,陈明志于补时阶段用一记有力的头球,为自己的首秀刻下了鲜明印记;紧接着在对阵绵阳的比赛中,他再次头球破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甩头前锋”。接受采访时,他告诉记者:“头球还是武器,但惊喜不只是在头上,也许来个远射,也许给队友送个助攻!”
“中场射手”赵文泽:
在球场上空划出美妙弧线
赵文泽,球队的中场发动机兼得分利器,也是德阳队的队长之一。在首战对阵甘孜州的比赛中,他上演了技惊四座的一幕:一记距离球门几十米的中场吊射,足球在康定体育场的上空划出一道美妙的弧线,直坠网窝。这粒充满想象力与自信的进球,瞬间点燃了全场,也充分展现了这位中场核心卓越的球感与大将风范。他调侃道:“踢野球时,经常这么干!”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进球的背后是无数次默默地练习。
“过人王”罗鸿程:
每一次触球都是视觉盛宴
边路“过人王”罗鸿程,是球场上一道锐不可当的闪电。他凭借令人眼花缭乱的盘带技术与犀利的突破,成为了撕开对手防线的绝对爆点。对于对手而言,他是难以预测的防守噩梦;而对于球迷,他每一次触球,都是一场即将上演的视觉盛宴。本就拥有超高人气的他,几乎每一次拿球,都能瞬间点燃看台。在12日的比赛中,他的一脚推射破门,更是让看台上的观众为之欢呼。
这些自带“话题”的球员,用他们鲜明的个性和卓越的技艺,共同撑起了德阳重装队的脊梁,也让这支草根球队的故事,更加璀璨动人。
记者手记
绿茵梦想,照见城市精神的微光
当每一次比赛的终场哨响,德阳重装队的队员们会换下球衣,重新回归为警察、教师、学生、职员……但一段段绿茵场上共同拼搏的记忆,已然为这座城市留下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德阳重装队,早已超越了一支业余球队的范畴。它是一个丰富的文化载体:我们从中看到了现代人职业生活的多元性,感受到了从“80后”到“00后”跨越代际的情感共鸣,观察到了不同足球背景下的经验融合与智慧共生。当市民们为德阳重装队呐喊助威时,一种基于地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便油然而生。这支由各行各业的普通人组成的球队,已然成为了德阳这座城市活力与凝聚力的象征。
德阳重装队的故事告诉我们,梦想并非职业运动员的专利,它同样闪耀在每一个普通人的脚下。他们用绿茵场上奔跑的身影告诉我们:生活,不止一面;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这片绿茵场,是他们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也是照见我们时代精神的一束温暖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