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柬埔寨暹粒,旱季的热风裹挟着吴哥古迹的斑驳光影。
暹粒省医院的中医诊疗区里,医院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布置,等待第五批雅安中医专家援柬医疗团的到来——此前,正是在这里,雅安中医打造了“神奇科室”之名。
从2023年首批援柬医疗团队落地至今,四批共10名雅安中医在这片异国土地上,用2600余人次的诊疗、18名柬方学员的培养、30余套优化课程的沉淀,让“一根银针”的故事,从两间15平方米的诊室,“生长”为100多平方米的专业诊疗区;从“借病人”的忐忑,到“追更中医”的热忱,绘就一幅中医药海外传播的生动图景。
10月14日,雅安中医专家援柬医疗团出征仪式在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第五批三名雅安优秀中医专家即将启程,以精湛医术诠释“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援外医疗精神,以仁心仁术造福柬埔寨百姓,为中柬友谊与合作谱写新的篇章!
溯源:跨越山海的“银针之约”
中医药的海外足迹,本就是一部文明互鉴的史诗。秦汉时,张骞凿空西域,大黄等药材随驼铃西去;盛唐间,日本遣唐使捧回《黄帝内经》,催生汉方医学;宋元时期,阿拉伯商船载着香药典籍穿梭丝路;明代郑和七下西洋,180名医官为30余国祛除病痛……驼铃远去、帆影消散,中医药的传播却从未停步。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为这份古老智慧打开新局。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数据,目前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地区,纳入16个自由贸易协定,建设有31个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
2019年,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雅职院)积极响应国家中医药“走出去”战略,与柬埔寨暹粒省卫生厅达成合作意向,拟在暹粒省医院内建立雅职院援外医疗基地,并选派教师、医生赴柬开展中医针灸推拿等医疗援助。
首批雅安中医专家援柬医疗团在暹粒省医院建立中医科并挂牌
2023年6月,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首批援柬医疗团赴柬,签署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援外医疗基地合作协议,在暹粒省医院建立中医科并挂牌。
位于暹粒省医院三楼两间15平方米左右的诊疗室,由原来的会议室改成;绿白两色平分的墙、两张病床、一张摆放器械的桌子——这是故事的起点。
破冰:从隔壁“借”了个病人
首支队伍的挑战,始于一只沉甸甸的行李箱。
“1.2万揿针、1万根灸针、30个火罐、10盒艾条……35公斤器械,价值36万元。”雅职院(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党委书记江成鹏记得,医疗队员的卧室仅摆得下一床一桌,却特意配备了空调和小冰箱——“当地特困户半年收入约60美元,而我们冰箱里有可乐矿泉水,屋内的物品价值近120美元。”
援柬医疗团成员江成鹏为柬埔寨患者进行治疗
“语言不通,带教任务重,连腰子(方言:肾脏)会不会被‘嘎’了也担心。”江成鹏打趣道,更大的挑战其实是信任。
坐诊首日,“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中医科”的牌子挂在大楼一楼进门的墙上,但一个小时过去,中医科却不见病人身影。
转机来自当地医生学员Rithea转介的一位患者:45岁的农妇患腰椎间盘突出多年,每年住院两三次,当日由儿子背着进门,连站立都困难。
江成鹏以针灸配合推拿,第一根银针刺入夹脊穴时,患者因紧张发抖,但半小时后,她竟在家属搀扶下缓步行走。
“她录下感谢视频,双手合十不停鞠躬。”江成鹏说,患者说“没钱去其他医院”,这句话让团队更坚定——要为最需要的人治病。
不久,候诊区从空荡荡的会议室挤满人,甚至有广西华侨驱车4小时去金边抓药。病人不断增多,援柬医疗团的看诊时间也在不知不觉地延迟。当地医生上班时间是上午九点至下午四点,援柬医疗团往往从上午八点左右忙碌至下午六点。
援柬医疗团成员江成鹏为柬埔寨患者进行治疗
江成鹏说:“当天排队的病人,我们都会尽量看完。而且我们会对病人进行分类,优先治疗当地比较贫困的群众。”
援柬期间,因设备有限,医疗团用毫针刺法、艾灸、拔罐和手法治疗,结合体针与腹针,共诊治128人次患者,并带教两名当地医生。
离柬时,两名当地医生已能独立做基本针灸和推拿。如今,援柬医疗团带教的暹粒医生仍会联系,请教看诊的患者病情、分享暹粒省医院的中医开展现状……
深耕:“神奇科室”日接诊40人
第二批队员、雅安职业技术学院药学与检验学院副院长孟伟记得,落地时热浪裹着独特气息扑面而来,“饮食不习惯,下老干妈和榨菜就能干一碗饭,但更急的是——柬埔寨的亡人节假期还有5天,没病人怎么办?”
“总不能跟着休假!”孟伟主动对接暹粒省医院,把“空窗期”变成培训期。20余年教学经验的他,将职业教育“重技能”的特点与“速成带教”任务结合:先教常见病(颈肩腰腿痛、面神经炎)针法,再用“雨季旱季”比喻阴阳平衡——孟伟说,“对于中医理论的一些概念,如阴阳,他们根本摸不着头脑,但结合他们的生活讲,就容易理解。”
第二批援柬医疗团成员孟伟在雅职院带教留学生
在讲解阴阳平衡理论时,他把人体的健康比作柬埔寨雨季和旱季的交替,雨季水量过多可能导致洪水泛滥,就像人体阳气过盛会引发疾病;旱季过于干旱则会使庄稼枯萎,如同人体阴气不足会造成虚损。
“第一天观摩,第二天上手,第三天独立扎针。”目标清晰,4名学员很快掌握针刺治疗方法。
这一次,诊疗区也升级了:新的诊疗室调整到隔壁大会议厅,放置治疗床八张;二十多把座椅围成一圈,成为病人的等候区。除此之外,增设两间隐私诊疗室,还配备有中医膏药、电子针灸仪等。
更惊喜的是,团队再不用“借病人”——“神奇科室”的名声传遍暹粒,周边省份患者慕名而来。即便医院每天限号诊疗40人,诊疗工作往往也要持续到下午六点后。而最多的一天,援柬医疗团接诊了65位患者。
绽放:外医院医生“偷师学艺”
2024年7月,再次迎来暹粒湿热的雨季。第三批援柬医生又一次启程。此次,雅安市中医医院和荥经县中医医院的医生也加入其中。
这时,“中国的医生什么时候再来”已经成为当地不少民众的期盼。
第三批雅安中医专家援柬医疗团在柬埔寨开展举办首届中医药文化节
“没有想到中医在当地很受欢迎。”荥经县中医院院长陶建辉出发前怀揣着一系列担忧,却被当地人的热情所打动。
这一次,雅安中医专家援柬医疗团的旗帜被挂在医院大楼的一楼大厅。
这次援柬医疗团队的带教任务是暹粒省医院的8名医生,实际来学习的更多,不少带教任务外的医生也来学习、观摩。
荥经县中医院院长陶建辉发现,有位学员每次都冲在最前,用手机记录每例诊疗,“后来才知道,他是其他医院医生,专程赶来学中医的。”
而神奇的中医诊疗,再次让柬埔寨患者和医生“大开眼界”。
第三批雅安中医专家援柬医疗团成员陶建辉为患者进行诊疗
当地一名七旬老人前来就诊,称近几年出现左耳听力逐渐下降,现在几乎无法听到外界声音。
“明明是耳部问题,为什么在腿上扎针?”陶建辉的治疗方案出来,让患者和医生充满疑问。
“这是中医‘上病下取、下病上取’的独特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穴位治疗病症。”陶建辉解释。
第二天患者来到医院,表示听力恢复了一点。援柬医疗团队继续为他治疗,一周后患者听力进一步恢复。
“神奇”还在不断发生。
一位柬埔寨女性患者,由于长期头痛导致长期失眠,生活苦不堪言。雅安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李世金制订了一套中医治疗方案,“有些疾病已经是顽疾,治疗效果不会立竿见影,但病人慢慢会感受到针灸带来的神奇变化。”
针灸微妙刺激的精心调配,再加上耐心的心理疏导,这位女性患者的症状得到控制,并减少了药物依赖,“每一次针灸后,都能感觉到头部的放松和舒适感。”
“微笑”,援柬医疗团队在柬期间,每日都能邂逅比“吴哥最神秘的微笑”更加生动的笑脸。陶建辉说,笑容里,有对中医神奇疗效的惊叹,有对医疗团悉心诊治的感激,更有跨越国界与文化的友好情谊。
接力:一棒一棒的“医者仁心”
2023以来,援柬医疗团队一棒接一棒传递着中医药的神奇和中国医生的“医者仁心”。
2024年12月,这一棒传到了第四批援柬医疗团队手中。
第四批雅安中医专家援柬医疗团医生在暹粒省医院开展诊疗带教活动
汉源县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宋洪洲亮出“绝活”。他带去“黄帝内针”——这门中华传承绵密悠久的古老针法,于2016年打破代代单传传统公之于世。
宋洪洲得以学习、不断钻研,并融入日常诊疗。
黄帝内针治疗时多选手部穴位,往往只扎几根针,复杂情况一般不超过十针。这是宋洪洲将它带到柬埔寨的重要原因——针法精妙、疗效显著,尤其适合在医疗资源相对有限、需快速有效治疗的地方推广。
学员Setha是宋洪洲的忠实“粉丝”。
当时,暹粒省医院承担了一场马拉松赛事的医疗保障任务。赛程中,一名选手因小腿疼痛倒地,在现场协助保障的Setha按照穴位知识,用拇指按揉穴位的同时配合轻柔拉伸。片刻之后,这名选手起身,继续奔向终点。
次日,Setha拽着宋洪洲连连感慨中医的神奇,并不断追问黄帝内针的更多知识和技巧。
如今,“神奇的中医”不仅帮助暹粒患者减轻病痛,更成为中柬两国的友谊桥梁。
2025年4月17日至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柬埔寨王国进行了国事访问。4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柬埔寨王国关于构建新时代全天候中柬命运共同体、落实三大全球倡议的联合声明》发布,其中,提出双方同意深化传统医学、医疗管理、医护人员培训、疾控、卫生应急等卫生领域交流合作。探讨实施柬埔寨国家疾控中心项目,推进中柬中医药中心建设。中方愿持续向柬派遣中国医疗队,开展“光明行”活动。
柬埔寨暹粒省卫生厅代表团赴雅,续签友好医院合作协议
2025年5月14日,柬埔寨暹粒省卫生厅代表团赴雅,续签暹粒省医院与雅职院附属医院友好医院合作协议,就中医药人才规模化培训、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等合作达成更多意向。
暹粒省卫生厅厅长克罗斯·萨拉表示:“中医技术操作便捷、效果显著且价格低廉,契合柬埔寨基层医疗需求,在柬埔寨医疗体系中极具推广潜力,期待通过合作将更多中医项目引入暹粒省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2025年10月,双方的合作意向逐步落地。来自柬埔寨暹粒4名医生,已经在雅职院开启了3年的学历培训生活;第五批雅安中医专家医疗团队的三名专家也将启程,赴暹粒省医院开展医疗援助。
第五批雅安中医专家医疗团团长、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中医与康复养生学院教师陈茜表示,“我们不仅要治病,更要种下一颗种子——让中医药的智慧,在这片土地上生长出更多生命的希望。”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