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39-6280182
  • 您好!欢迎来到还看今昭,昭化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QQ咨询
互联网违法举报
0839-8722512 zhqwxzx@163.com

握住母亲颤抖的手,他写下1.6亿次回应的“孝心答卷”

2025-10-15来源:资阳观察作者:尹晓琴浏览:

没有跌宕剧情,没有华丽剪辑,只有母亲写字时颤抖的手、耕种时佝偻的背,和儿子一声声耐心地回应。这些朴素日常,被一个名为“四川素芳”的账号发布在短视频平台,却意外走红,汇聚成1.6亿次的温暖流量,叩击着万千网友的心。

“四川素芳”视频号

“四川素芳”,真实姓名为彭强刚,资阳市乐至县通旅镇花书房村人。从成都的设计师,到85岁母亲向素芳的全职陪伴者,他放下绘图笔,拿起手机,用持续更新的268条视频,为“如何在当下尽孝”写下了一份生动答卷。

从安居到陪伴,孝在细节中生长

新房落成,是物质孝心的基础;而真正的孝,在细节处无声地守护。父亲去世后,彭强刚不放心母亲独居,毅然放弃成都事业返乡。母亲的房间被他悄悄改造:床头装上感应灯,墙边加装安全扶手。“母亲有起夜习惯,有一次差点绊倒。”这个小小的细节,成了最长情的告白。

彭强刚与母亲向素芳的日常生活。

他教不识字的母亲使用智能手机,仅学习接听微信视频就反复练习了数日。“我不想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他的耐心,温柔地拆除了数字时代的藩篱,让母亲的世界不再因距离而孤单。

镜头之下,是时代的乡愁

“一开始拍视频,只是想留住母亲的日常。”彭强刚说。让他没想到的是,“四川素芳”,意外成为了一代人传递孝道、安放乡愁的窗口。

最动人的一幕,是“教母亲写字”。母亲因取快递只能按手印而自卑。彭强刚便连夜手绘“象形字帖”,把笔画比作“小树枝”和“玉米秆”。他宽厚的手掌握着母亲颤抖的手,一笔一划,没有一丝催促。“妈,不着急,我们慢慢写。您看,这一竖比昨天直多了。”

彭强刚教母亲向素芳写字。

当母亲终于能独立写下“向素芳”三个字,并骄傲地举着快递单说“人家说我字写得好,我说是我儿教的”时,这条视频戳中了百万网友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有网友留言:“我外婆也不识字,我从来没有这个耐心。看了视频,我哭了,这周末就回家。”

孝心涟漪,从一家到一村

彭强刚的孝行,像一颗投入静水的石子,在这偏远的村落荡开层层温暖的涟漪。

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在成都当篮球教练的儿子,也成了奶奶的“开心果”。一回村就手把手教奶奶拍球、投篮,让农家小院充满了欢声笑语。“孝是跟着学的!”彭强刚欣慰地说,“我做的,孩子都看在眼里。”

彭强刚的儿子教向素芳打球。

在花书房村,彭强刚成了老人们的“公共亲人”。送突发骨折的邻居就医,协助寻找走失老人,主动上门教老人们用微信视频与远方儿女“见面说话”……

一名村民感慨:“强刚不仅对自己妈好,还带动了整个村的风气。现在年轻人回村,都学着他陪老人干活、聊天。”

孝,是看见并成全他们的需要。

“以前总觉得,孝就是多挣钱,给父母买好东西。”彭强刚望着母亲,语气温和,“现在我才懂,母亲要的,不过是有人记得她的疼,顺着她的意,陪她说说话。”

“我拍的不仅是我的母亲,也是每个人的父母。我希望大家看了我的视频,能多回回头。他们等的不是钱,是你推门而入时那一声‘爸’‘妈’。”

记者手记:

一堂看得见的“孝心实践课”

在彭强刚的故事里,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被塑造的“模范”,而是一个主动尽孝并沉浸其中的儿子。他将“尽孝”二字从道德责任,升华为充满温情的亲子关系重建。

在他的镜头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儿子的反哺之心,更是一个时代对亲情的集体回望。这268条视频,为千万网友上了一堂“看得见、学得会”的孝心实践课,也让花房村成为乡村振兴中“精神共富”的生动缩影。

在这个步履匆匆的数字时代,我们或许都欠父母一句耐心的问候、一次用心的陪伴。而彭强刚用他最朴素的方式提醒我们:孝,不在远方,而在每一次回头的目光里,在每一次握紧的手中。

图片由彭强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