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杜绝恶意欠薪,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捍卫劳动者的尊严,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应有之意,也是法律执行者的应尽之责。
近年来,广元市昭化区司法局严格落实法律服务职能职责,认真谋划,主动作为,“软措施+硬办法”双管齐下,打出一套“软硬兼施”组合拳,群众用法追讨欠薪意识明显增强,企业严格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的自觉行为进一步形成,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在昭化落地生根。
农民稳,则国家稳;农民安,则国家安。今年,昭化区法律援助中心好消息频频传来。
“在我们的努力下,清水镇普贤村村民肖某等6人的2.1万元的欠薪,实现了当场兑现;为了解决昭化镇灯竿村刘某等47位村民被拖欠工资50余万元的问题,我们多次开通绿色通道到村,老百姓不出门就取得了具有执行效力的裁定书……”谈起今年解决的矛盾纠纷,昭化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笑着说,“能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我特别满足。”
讲政策、学法律凝聚依法追薪共识
“以前我们对欠薪的相关规定了解不多,通过工作人员的宣传,我们现在都知道要依法追讨欠薪,遇到欠薪的情况,还可以申请免费法律援助。”昭化区元坝镇杏树村村民说。
为进一步提升农民工依法维权的法治观念,昭化区各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通过摆摊设点、挂横幅、办讲座、开群众会等方式,深入各镇场镇、车站等地,大力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等法律法规及国家相关政策,引导农民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今年以来,昭化区开展专项普法宣传活动36场次,发放宣传资料900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500余人次。
勤走访、细排查化解欠薪维权纠纷
“你们工资支付情况如何?”“有需要我们帮忙的地方吗?”……趁着工人午休时间,近日,元坝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人员走进在建工程焦化厂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农民工休息区,详细了解了建筑工人工资支付情况,并聚焦辖区工程建设、餐饮服务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全面彻底开展清查摸排。
据悉,昭化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排查矛盾纠纷3000余次,对排查出的欠薪欠债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落实责任人员和化解时限,有针对性地进行调处;对不能通过人民调解渠道解决的纠纷,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律援助或诉讼渠道解决,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今年以来,该区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6件,涉及农民工59人次,为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17.9万元。
查合同、做“体检” 规范劳动报酬支付
开展“法治体检”、法律咨询解答、劳动合同普查……昭化区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统筹镇政府法律顾问、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法律人才力量,深入辖区各大中小企业、个体户、在建工程项目工地,常态化开展法律服务,全面掌握企业法务机构设置、法律服务需求、风险隐患,及时准确反馈法律风险提示。
“我们公司设立了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内部建立了资金使用监督制度,确保专款专用,保障人工费用支付及时到位。”中国西部(广元)绿色家居产业城启动区-新胜组团项目负责人介绍。
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通过“面对面”的方式,从法治角度为企业问诊把脉,进一步增强企业法律意识,规范劳动用工制度,解决企业发展中面对的法律问题。今年,该区共开展专项法治体检21场次,进行合同审查291份,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12条。
优服务、高质效办好欠薪追发援助
“我们始终把农民工欠薪作为法律援助重点工作,不断优化工作举措,提升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质效。今年我们更是把农民工欠薪维权法律援助落实在日常,功夫下在平时,让农民工能及时拿到自己的辛苦钱,不再忧‘薪’。”昭化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刘丽介绍。
近年来,昭化区法律援助中心不断优化法律援助方式,畅通农民工欠薪维权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在区、镇两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设立“农民工欠薪服务”专门窗口,实行农民工欠薪案件第一时间接待(接听)、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指派“三个第一”的工作机制,实现农民工欠薪法律援助案件快速回应、精准反馈。
今年,昭化区法律援助中心受理拖欠农民工资案件118件,解答农民工欠薪法律咨询256余人次,为农民工讨回欠薪、挽回经济损失15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