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叮……”11月22日,随着下课铃声响起,在广元市昭化区元坝一小,同学们陆续走出教室,楼道里、操场上,随处可见孩子们欢腾嬉闹的场景。
“我们在禁止教师拖堂的同时,取消了老师候课制度。其目的是把‘课间十分钟’完全交给孩子们。”看着同学们打闹的场景,元坝一小校长杨云忠欣慰地说。
把“课间十分钟”完全交给学生,转变教师观念是前提。在昭化区,各学校除了组织教师重温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引导教师更深层次地理解并践行全面育人理念;还倡导“课间十分钟 教室不留一生”,并严格落实德育、教导两处日抽查、日通报制度,从监督上保障了学生们“最宝贵的十分钟”。
为了实现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昭化区实验小学则从课外减负抓起。
“孩子们能不能完全从课业中抽身、尽情玩耍,主要取决于他们课后有无负担。”该校分管教学副校长夏蓉坦言。
近年来,昭化区把课间减负纳入“双减”政策落实首要任务,组织教师精准作业设计,严格控制课堂作业量,坚决杜绝把课堂作业向课间延伸。
同样,昭化区射箭小学充分利用运动场地充足的优势,通过完善运动场地设施设备、提高安全保障等方式,对建筑物转角、固定大型运动器材进行软包,最大限度地降低运动风险;同时,该校建立起课间师生同运动制度,进一步加强了教师对孩子们“课间十分钟”的安全监管。
“为了充分保障学生课间活动的丰富性,我校还添置了跳绳、乒乓球、足球等活动器材,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傩傩舞’纳入大课间活动中,让师生们在玩乐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昭化区射箭小学校长冯克武介绍。
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健康发展,是每所学校、每位教师的神圣职责。“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昭化区从转变教师观念、建立相关制度、完善设施设备入手,给孩子们腾空间、搭舞台,让孩子们动起来、玩起来,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了“双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机制,采用‘双随机’方式进行督查,全面督促学校管好、用好‘课间十分钟’,不断提高育人质量。”昭化区教育局局长刘德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