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区将就业工作摆在民生保障的重要位置,通过打造就业载体、提升技能培训质效等举措,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以扎实行动筑牢民生保障基石。
在昭化镇天雄村归雁幸福工坊车间里,十几名妇女正在工位上专注地加工窗帘产品,她们手上忙碌,脸上洋溢着喜悦。作为我区今年重点打造的就业帮扶阵地,这里从选址建设、设备安装到正式投产运营,仅用了三个月时间
今年,我区依托天雄村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东西部协作“归雁工程”帮扶车间1个,吸纳21名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有效缓解了农村妇女“就业难、顾家难”的矛盾。目前,东西部协作“归雁工程”帮扶车间已在卫子镇、青牛镇、射箭镇、王家镇、昭化镇建立6个,采用“企业+村集体+农村剩余劳动力+经纪人” 运行模式,带动居家灵活就业人员约300余人,生产产品超320万件,发放加工费480余万元。
就业服务不仅要“送岗位”,更要“强技能”。我区将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质效作为就业工作的重要抓手,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定制培训课程,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让培训内容真正对接市场需求,让群众学到 “能挣钱的真本事”。
为提升培训质效,我区建立了“企业提需求、政府搭平台、机构搞培训、群众学技能”的联动机制,根据本地农业、建筑、电子等行业需求,开设农机修理、电工、焊工、育婴员等12个热门工种培训。今年以来,已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6期,培训学员1168人,其中80%以上实现了稳定就业。
就业是民生改善的“温度计”、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稳就业促增收”核心目标,通过多维度发力,构建起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让越来越多的人端稳就业“饭碗”,鼓起增收“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