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储备林建设,是筑牢木材安全屏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我区自2023年启动国家储备林项目以来,以林下经济为支点,创新机制、多元发力、科技兴林,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提升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全面深化改革》专栏今天关注我区“以林养林、以林富民”的新举措。
在红岩镇华丰村国家储备林项目现场,已完成改培的林地内株株火炬松幼苗挺拔直立、枝叶舒展,连片的林带顺着山坡绵延起伏。
2023年,我区正式启动国家储备林项目,规划总面积14.9万亩,总投资11.5亿元,建设期25年,重点培育柏木、青冈、桉树等优质用材林,预计全部建成后可增加林木蓄积量80万立方米。庞大的建设体量、长期的投入周期,离不开创新机制的强力支撑。在融资环节,我区积极探索 “社会资本 + 国有企业 + 集体经济组织” 多元参与机制,实现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良性循环。
同时,我区大力推行 “国有企业 + 村集体经济组织 + 农户” 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林地流转、劳务承包、入股分红等多种方式,让林农深度融入项目建设全链条,让林农从 “旁观者” 变成 “参与者” 和 “受益者”。
科技是国储林建设的“硬核支撑”。我区始终坚持科技营林理念,与省林勘院、省林科院等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推广使用先进造林技术,对林木生长进行全周期精细化管护,确保“造一片、活一片、成材一片”。
截至目前,我区国家储备林项目已完成营造林0.7万亩,带动 500余名林农参与项目建设,实现劳务增收超1000万元;林下经济已形成中药材种植、食用菌培育、生态养殖三大特色产业板块,种植面积达14万亩、养殖规模突破30万羽,林下经济总产值达59691万元,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同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