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区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新农村建设要求,以“四好”为目标,紧紧围绕助农增收的核心,以土坯房改造、基础设施完善、特色产业发展为抓手,大力实施“产村一体、园村相融”的山区新农村“生态小康型”建设模式,农村旧貌换新颜。今年55岁的冯明生是石井铺镇长岭村九社的村民,家里的三亩多土地以土地流转的形式承包给了蔬菜基地的业主,自己也常年在蔬菜基地务工,他告诉记者,他每年不仅可以收到一千六百元钱的土地租金,还能挣到大概一万块钱左右的务工费。
在长岭蔬菜基地里,来自苍溪的任贤军就建起了几十个大棚,种植时令蔬菜。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和当地的村民们一起给蔬菜分选打包。
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优势,让蔬菜产业成了该村的一主导产业。目前,长岭村种植蔬菜一千三百多亩,不仅解决了村里部分闲置的土地,也为村里不能出门务工的老人和妇女解决了务工增收的途径。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石井铺镇一直把发展特色产业、助农增收致富放在首要位置,围绕产业出特色、农村有变化、农民稳增收核心问题,强力推进产业发展、新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过去五年,在我区像石井铺镇这样旧貌换新颜的乡镇还很多。在新农村建设中,我区始终把推进农村道路、危旧房改造、安全饮水、农田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摆在发展的优先位置,集中开展了“三年交通大会战”,大力实施了“万户土坯房改造”工程,积极推进农网改造升级,持续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区域基础设施普遍改观,保障发展能力显著提升。截止目前,我区共建成市级万亩现代农业园区8个、区级农业园区30个,培育壮大龙头企业34家,规范培育专合组织56个,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个,荣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国家级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区、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县(区)、全省第一二轮幸福美丽新村示范县区、全省畜牧业重点县区,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乘着新农村建设的强劲东风,沐浴着富民政策的阳光雨露,一个个“业新、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昭化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