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五年,我区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小财政办好大民生”,以民生工程和为民办十件实事为抓手,切实筑牢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造福一方百姓。系列报道《回眸忆辉煌 展望迎新姿》今天播出第三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健康问题,在实施好国家营养餐的基础上,我区从2013年起,区财政每年投入近千万元,提标扩面,创新实施了义务教育学生每周两顿免费肉食计划,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属首例,
除实施免费肉食计划之外,我区还大力实施了“智慧昭化”教育信息化、万件学生桌椅床改善计划等“十大”工程,着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可持续发展。
清水乡小学是我区今年实施万件学生桌椅床改善计划的学校之一。就读于该校三年级的学生张励说起新换的课桌椅,高兴之情一语难表。
和教育民生事业一样,过去的几年,区卫计系统按照“建机制、强基本”的工作思路,创新服务手段、优化整合资源,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在区人民医院,医技综合楼拔地而起,门诊部、住院部规范建设,让辖区内的群众在区级医疗机构就能享受到安全、廉价的医疗服务。
为切实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我区还大力实施分级诊疗,标准化建设了农村卫生室,不断改善基层医疗卫生环境。走进胜利村卫生室,药房、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等功能室规范整洁,中西药柜、病床、输液架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
教育、卫计民生事业的长足发展也只是我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一个缩影。过去的几年,我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实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十大救助制度”成功实现救助从特惠型向普惠型转变,成功创建全国中医药先进县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区,卫计扶贫工作被国务院扶贫办充分肯定,经验在全国推广;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城乡群众文体活动常态开展,射箭提阳戏成功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功创建为全省唯一的“全国柔力球之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一个宜业宜居宜游幸福美丽昭化将屹立在嘉陵江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