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广元·茯苓”发布推介会议与会人员来昭化区参观茯苓产业示范园区。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曹建奎参加。
时至冬月,茯苓产业迎来头茬采收时间,在昭化区各茯苓产业基地,村民们忙着采挖茯苓,刨土、装篓、搬运……整个林间呈现一派丰收景象。在昭化茯苓现代林业园区,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茯苓采收,听取昭化区茯苓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详细了解了茯苓“352”标准体系建设情况和昭化茯苓的特色优势。
“目前,我们是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了‘订单保底、盈利分红、就业带动’的利益联结机制,在全区一共带动了9个镇近2000户发展茯苓产业8000余亩。”广元市佳华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磊介绍。
2020年7月,昭化区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川产道地药材全产业链管理规范及质量标准提升示范工程”,并系统建立起茯苓的“三标准、五规范、二体系”,获批成为首个“川产道地”药材认定品种。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二级教授李敏表示:“茯苓‘352’标准体系填补了国内茯苓种植种苗标准空白,松林的利用率也由16%提升到了28%,不仅极大的保护了松林资源,同时也全方位的提升了茯苓的药材质量。”
近年来,昭化区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充分发挥生态资源和中药材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森林药库”,“昭化茯苓”的药材质量和品牌声誉不断提升,2023年,茯苓产业园区实现综合产值2000万元,带动户均增收8400元以上,辐射带动全区各镇发展茯苓8000亩,实现综合产值达7100万元。
“昭化区将继续严格要求企业按照‘三标准、五规范、二体系’标准开展茯苓种植加工,全力保证‘川产道地’药材品质,组织开展标准化培训,严格‘川产道地’药材监管,持续擦亮‘昭化茯苓’金字招牌。”昭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汤关军说。
区领导苏科年、任斌参加上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