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至14日,昭化区分阶段召开一产业、二产业、三产业经济运行暨重点产业专班,基础设施及民生保障调度会。区委书记王静,区委副书记、区长辛俊出席会议并讲话,区委副书记张玉全出席会议。
会上,相关区级部门围绕2025年工作开展和2026年工作、“十五五”工作谋划情况作了发言;9个产业专班围绕拟签约、已签约及问题项目盘活,需要协调解决的困难问题等作了发言;安排部署了下阶段工作。
会议指出,一产是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压舱石”,要以产业为核心筑牢发展根基,以园区为载体集聚资源要素,以全产业链发展为根本方向延伸价值链条,持续深挖增长潜力,巩固农业经济发展向好态势。
会议强调,要聚焦关键、靶向发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提质升级、产品精深加工、农特产品销售等工作,做强现代农业园区,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要素保障,合力开创现代农业新局面。要盘活闲置资产,育强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推进低产低效园区改造提升、省级猕猴桃产业强镇建设等重点项目,增强乡村发展后劲。要积极主动向上对接争取,谋划、实施一批高质量项目,推动农文旅、林旅融合发展,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能级。要聚焦产业补短延链,做好跟踪服务和督办协调,推动已洽谈项目早签约,已签约项目早落地,已落地项目早投产。
会议指出,二产作为我区经济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推动区域经济总量提升、产业结构优化的有力支撑,要全力稳增长、促转型、破难题、谋长远,持续强弱项、固优势,为高质量发展筑牢产业根基。
会议强调,要稳住经济增长基本盘,聚力培育增量,提升项目储备质量、项目承载能力、基础配套及安全环保水平,围绕主导产业精准招引、产城一体谋划项目,推动经济增长从“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转变。要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瞄准板材生产(贸易)、整家定制(设计)两个方向,围绕龙头企业补链强链,推动“近零碳”园区建设,抓好食品饮料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布局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等产业新赛道,形成 “一产业一集群” 发展格局。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健全体制机制,围绕项目建设全周期服务、全要素保障、全流程提速、全方位发力,当好“店小二”,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会议指出,三产是推动经济结构升级、满足民生多元需求、激活发展动能的“黏合剂”,要树牢文旅“挑大梁”理念,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强化协作配合,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会议强调,要以“调结构”优化产业内部生态,积极谋划招引优质项目,加强一二产业后端商贸服务链建设,构建多元支撑、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以“填空白”补齐供给短板,精准研判区域消费需求与产业空白点,大力培育数字经济,壮大现代物流运输体系,更好实现供需两端精准对接;以“抓项目”强化发展支撑,从项目谋划、招商洽谈、落地建设到投产运营全程跟踪服务;以“重统筹”破解协同难题,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各方资源统筹,“一企一策”精准助企发展;以“强调度”确保落地见效,做优要素保障,建立常态化调度督导机制,全面提升第三产业发展质效与综合竞争力。要围绕“五大风景带”建设,以“蜀里安逸”消费品牌为龙头,解锁融合消费新场景,培育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深厚的文旅项目,营造舒心便捷、活力十足的消费氛围。
会议指出,基础设施及民生保障是支撑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守护群众幸福生活的“核心支柱”与“民生后盾”。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紧密协作、主动担当,为全区经济企稳向好、社会和谐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会议强调,要完善公共服务,深化教育融合改革,提升教育发展质量,构建“学前普惠、义务均衡、高中优质、职教特色”的教育体系;统筹医疗资源布局,加强内部精细化管理,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联体建设,推动更高水平健康昭化建设。要强化民生保障,健全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实施人才重点工程,抓好人事管理、农民工服务保障等工作,精准施策稳就业、促增收;办好民生实事,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提升民生保障的精准性与覆盖面,兜牢民生保障底线。要抓好财税改革、财源建设、运行监测,深化国企改革,筑牢风险防控底线。要深化产城融合,聚焦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镇(村)等优势谋划储备项目,推进中心城区、重点镇城市更新和市政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创新住房销售模式,狠抓项目质量,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加快项目建设,聚焦交通与产业、旅游深度融合,科学谋划“十五五”交通项目,严把工程安全关、质量关,加大物流企业招引,持续提升交通运输综合服务能力,全力打造区域交通新格局。
有关县级领导,区级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分阶段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