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1月,初到部队的陈书中在辽宁省大连市修建军用机场,机场完工部队便接到志愿军总部抗美援朝的命令。
陈书中,生于1933年10月,现年92岁。1953年1月入伍,1957年7月退伍。
因为当时敌人的飞机“眼线”很多,所以部队没有乘坐火车,更不能坐汽车,全军只有步行,直到1953年2月底,部队才抵达朝鲜。接着马不停蹄地步行500余公里赶赴前线阵地--元山。这500公里路行走的极其艰难,白天在山林里隐蔽,晚上行军赶路,走赶路时每名战士之间距离至少三公尺远,不能发出任何响声,不能有任何的光亮,随时要提防在朝鲜敌特分子,一旦暴露目标,行军部队很快就会遭到美军飞机轰炸。记得有一天,他们在顺川一个很隐蔽的山坡上召开团支部大会,指导员动员团员要带头遵守行军纪律,突然美军的5架飞机就飞了过来,一阵狂轰乱炸,那是他第一次遇到飞机轰炸,他趴在一棵松树下,几颗子弹只打到了他前方的地上,没有受伤,但是有几个新兵战友被击中牺牲了。遭遇那次袭击之后,他内心就不再害怕了,遇到这种情况也知道怎样应急躲避。接下来的行军路上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美军的飞机轰炸,很多战友在行军路上就这样被袭击辆牲了。当时的朝鲜老百姓对抗美援朝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非常友好,经常熬小米粥放在路边为志愿军补充行军所需,一次大雨把他们随身带的压缩饼干和干粮打湿了,老百姓就跑到路边来招呼战士们去家里休息吃饭,战士们心想,战争时期朝鲜人民本来就条件艰苦,他们要遵守行军纪律,不能让朝鲜老百姓吃亏,所以只要是吃过朝鲜老百姓饭菜的,都会支付朝鲜钱币感谢他们。经过艰难的长途跋涉,部队终于抵达元山前线。看到前线战场的惨烈状况,战士们非常痛心。
图片来源网络
陈书中所在的部队是后续预备部队,使用的武器和弹药全部由苏联支援,比当时国内的武器先进很多,武装方面比38军、42军强很多。当时师里分配给他所在的97团的任务就是往金城战役前线运送炮弹(加农炮、战防炮、榴弹炮、火箭炮)。金城战役是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的第三阶段,也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志愿军准备非常充分。因为李承晚集团主张反对停战,还极力扣留北朝鲜战俘,另一方面借此向美国提出要价。志愿军非常愤慨,美国人对李承晚集团的这种要挟也非常不满。在一次谈判中,中方谈判代表团的一名翻译去卫生间的时候,一名美方谈判代表也追随其后,在中方翻译的耳边说道:“总统希望早日在停战协议上签字,但是南朝鲜不同意。”就这样,美方的态度传给了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6月20日彭司令建议推迟停战协议签字,毛主席批示“再歼灭南朝鲜军万余人极为必要”。就此,决定发动金城战役,狠狠教训南朝鲜军。1953年7月13日开始金城进攻战,志愿军仅仅用了数十天的时间就打败了南朝鲜军的4个主力师,歼敌5.3万人。金城一带其实是由南朝鲜军和美军共同防御,但是在此次战役开始后,美军立刻把美三师撤退到二线阵地,将该师的防御任务交给了韩六师,在李承晚向美军求援的时候,美军也只是派了少量部队进行支援,全程看着南朝鲜军被志愿军吊打。李承晚经此一役后,再也狂不起来了,最后停战协议于1953年7月27日顺利签署。
金城战役中,陈书中所在的部队负责往一线运输武器、炮弹,他属于二线,敌人为了切断军事物资,在封锁线上不断投放炮弹,二线危险系数远不比一线低,他们历经千辛万苦,冒着敌人的炮火,穿越封锁线完成运输任务,这场战役中牺牲的战友不计其数。令他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116师师长的通讯员和警卫员在通过封锁线的时候全部牺牲了,师长心情无比悲痛和气愤,说了一句重庆话:狗日的······因为呼吸不畅没吊上气,没把后面的“美帝国主义”几个字说出来,被暂时休息在一旁的志愿军同志误以为他在骂自己的战士,闹出那样一则笑话。
1953年7月27日晚上,战斗进行得相当激烈,双方交火各种炮弹汇集,志愿军有苏联王牌武器喀秋莎火箭炮,一发炮弹打出去伤及范围是40-50米,战士们也是越打越勇猛,到了晚上12点的时候停战谈判的消息传来--双方立即停战。营长就派通讯员过来紧急通知他所在的部队,让他们立即前往熊灵洞的一个山坡上集结,他到达那里的时候已经有其他部队集结等候了,他清晰的记得,他的营长陈正义十分激动,大声宣布:“同志们,我们胜利了,美帝国主义的代表今天在板门店谈判协议上签字认输、投降了,愿意停战。”刚刚还炮火连天的阵地,一下子被热火朝天的欢呼声充满,战士们欢呼雀跃,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中朝人民友谊大团结,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欢呼声响彻了整个山谷。当时大家都兴奋地睡不着,把之前的战场变成了文艺晚会现场,大家齐声欢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抗美援朝进行曲》,朝鲜老百姓也和他们一起欢呼,用嘹亮的歌声庆祝伟大的胜利。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人民志愿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来的军事战果数据也可以看出,我军入朝290余万人,消灭敌人109万余人,击落美军飞机11000余架,我军战士牺牲39万余人,几十位同志被追加为特级英雄。
1953年7月,第二支慰问团到朝鲜慰问他们的时候,陈书中被连里批准为入党积极分子,经过考察,于1955年6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1953年10月,贺龙率第三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到达志愿军总部,给每一名战士赠送了一个水杯,水杯上印着“送给最可爱的人”。停战之后,陈书中所在部队换防,转移到朝鲜平壤的东南部谷山地区,除军事训练之外,就是帮助朝鲜人民抢修水库等基础设施,重建家园。陈书中在修河堤任务中不怕苦不怕累,表现非常突出,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4年10月底,陈书中回国,在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县参加军事训练,大概两年多时间。1957年7月在威海打坑道的时候,接到中央命令,要求1953年1月1日后参加抗美援朝的战士全部复员。他也就是那个时候退伍回到了四川盐亭老家。复员后,他先在村上任支部书记、监委主任,后到乡上主管水利建设。1958年兴办钢铁产业,就到了广旺集团工作直至退休。
晚年看报学习的陈书中
陈书中从部队到村上、到广旺,历任过宣传科长、党支部书记、机关党支部书记,退休前任职了几年拣银岩矿区党委书记。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岗位,一直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始终发扬抗美援朝精神,出色地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哪怕是退休后一也没有停止过学习,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这是他一辈子的信条。感谢党组织培养他多年,他坚定地说:“我永远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