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还看今昭
【还看今昭·民生篇】数智+帮扶双驱动 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我区依托“蜀我・会找活”数智平台,优化产业服务链条,借助东西部协作“归雁工程”帮扶车间,搭建乡村产业支点,在破解产业发展痛点、完善乡村服务体系的同时,让乡村发展更具活力。

卫子镇新荣村村民杨德光今年种植烤烟面积达120余亩。以往每到采收季节,用工短缺、安全保障不足等问题,常令他的烤烟产业陷入“丰收的烦恼”。而今年,随着“蜀我・会找活”数智平台的引入,产业发展的“堵点”正逐步转变为“顺点”,为稳产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杨德光口中的“蜀我・会找活”数智平台,不仅能实现工单智能流转、人力精准匹配,还能通过数据统计为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截至目前,平台已录入产业从业者34045人、关联企业453家、个体经营户2311个,完成各类产业用工服务工单12916单,服务产业用工62958人次,收缴工伤保险费105468元。

我区在畅通务工渠道的同时,更在“开拓岗位”上做足文章,通过实施“归雁工程”,在多地建起帮扶车间,将就业的“小支点”搭在村民家门口,让乡村产业发展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昭化镇天雄村村民郭正香就在当地的归雁幸福工坊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目前,我区已在卫子镇、青牛镇、射箭镇、王家镇、昭化镇建成6个东西部协作“归雁工程”帮扶车间,创新采用“企业+村集体+剩余劳动力+经纪人”的运行模式,让乡村产业既 “扎得下根”,又“带得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