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改革破题。近年来,昭化区通过“村企合作”“户企合作”等模式,激活农村闲置农房资源,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土地增效、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多赢”局面。今天,【全面深化改革】专栏,带大家一起关注昭化区如何唤醒“沉睡农房资源”,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路径。


2024年,村民赵永丽抢抓天雄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行片区机遇,将自家闲置房屋改造成民宿,开启了创业之路。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赵永丽近期每天都会精心打理自家的民宿,以热情周到的服务迎接各地游客。
“这房子是我自己家的,地段和环境都不错。我以前在昭化古城开过餐馆,有餐饮经营经验,加上政府有创业补助政策,我就决定回来发展。”昭化镇天雄村村民赵永丽介绍道。


青瓦白墙、绿植环绕,昔日闲置的农房如今变身特色民宿,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地。民宿的火爆不仅增进了赵永丽的收入,还带动了周边农副产品销售,带旺了周边经济。同时,还为村里人提供了保洁、餐饮服务等多个就业岗位,让村民们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我家就在旁边,现在在她这里工作,每个月不仅有两三千块钱工资,还不耽误照看家里。“昭化镇天雄村村民张正华说道。


同时,昭化区还以天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行片区建设为契机,通过盘活闲置农房资源,还建设了综治中心和浙川荟馆等惠民公共服务设施。
“镇村采取租用闲置农房的方式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这一做法既节约了建设资金,又带动了群众增收。截至目前,已租用闲置房屋2处,总面积300余平米,帮助农户年均增收1.2万余元。”昭化镇党委副书记蒲跃林说道。
“目前,我村已盘活闲置资产6处,其中月阳客栈、浙川荟馆等项目效益显著。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新增个体工商户5户,带动10人就业,人均年收入增加约2万元。”昭化镇天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尚明洪说道。


为了让外界能够更加快捷、直观的了解天雄村目前存有的闲置资产,昭化区还在当地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将所有的闲置农房、山林、土地等信息集中“招商”。
“我打算发展种养殖项目,通过他们搭建的平台过来考察,今天和村上交流后感觉很满意。接下来,我准备和村上进一步洽谈,争取达成合作意向。”创业人员谭宇成说道。


天雄村通过盘活闲置农房资源,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如今,村民不仅通过房屋出租增加了收入,更吸引了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加速向当地汇聚,有力推动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行片区建设。这一创新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让传统村落焕发出勃勃生机。
“下一步,昭化区将总结天雄村的成功经验,持续推进农村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工作。一方面,充分发挥村集体组织在协调、收储方面的作用,根据不同情况分类施策,通过委托出租、合作开发等模式对闲置农房进行开发利用;另一方面,同步推广农村产权交易协同服务平台,帮助农户发布流转信息,以多渠道、多方式推动闲置农房盘活工作走深走实。”区农村能源事务中心主任张红娇表示。
